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

信念與價值--談守時


真心相信,工作者的到班時間反應出責任心與態度。

學生上學早到的多,7:10幾乎來了一半,進了教室急急忙忙補功課、抄功課,趕在老師進教室前把作業交了。聰明的老師提早進教室,一方面以身作則,開始工作;一方面可以給作業不會寫的孩子及時協助,減少抄功課的壞習慣;又可以讓無所事事的孩子開始閱讀,有任務待辦而不會無所事事,虛晃時光。

很多老師無法早到,甚或遲到,即使是幾分鐘,基本上擔任教職就是失格了。有些人因為生活習慣的關係,早起特別困難,認為晚到個幾分鐘,沒什麼關係,其實不然,即使是幾分鐘,就顯示了對教職工作的輕忽態度。有些人會覺得,計較晨間那幾分鐘是小氣,心量太小,因為他通常不會那麼準時下班,4點鐘放學,都到4:30、甚至5:00才離開學校,自動加班都比早上遲到幾分鐘多出太多了,主事者不知體諒。

重點來了,在學校工作的人如果持這樣的想法,意謂著他還不了解,學校為誰而存在?顧客上門了,商店在說好了的時間還不開門,不接待客人,怎麼可能?學校是為了學生而存在,說好了的上班時間,就像是為顧客開門的店家,早幾分鐘都不為過,準時只是基本要求,晚幾分鐘遲到都不好。更何況,學生早早就進了教室等著老師了。

會議時間訂在10點鐘,9:59分抵達坐定是準時,10:00坐定是驚險,10:01坐定就是遲到。要說守時,寧願早幾分鐘,一分鐘都不能遲了,那才是真正的守時。

守時為什麼那麼重要,因為時間很寶貴。時間最公平,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,你遲了就代表別人因為您也會晚了,大家都晚了,成本就高了,這是不應該的。

那我早上遲了,下午晚下班為什麼不能彌補?因為時間是不能這樣挪移的。時間過了就是過了,不能回頭,不是嗎?早晨的光陰有其意義,傍晚的光陰與它絕對不同。

守時不容易,也很容易,端乎個人的信念與價值,顯現一個人的責任心與態度。


校務評鑑

下午3:25,距離評鑑結束還有2小時,但重要的流程幾乎已經跑完了。

這是擔任校長以後,經歷的第一次校務評鑑,比起主任時的辦理經驗,壓力好像大了很多。
不是因為校長綜覽校務,一切需負全責,而是行政準備讓人無法放心,時間緊迫下,一再提醒,又為他們擔心,又要心疼他們的辛苦;校長能做的部分必須等待行政同仁先完成,自主性不如自己承辦時,自己掌控來得高。

今天委員提到最近有關「校務評鑑」造成學校困擾的討論,校長覺得呢?平心而論,不要評鑑最好,落實校本管理,校長綜覽全責,委由教育局常態性視導、考核,既直接又單純,學校如常運作即可。現在的「校務評鑑」,因為是委託外部機構辦理評鑑,評鑑委員與學校的關係不如直屬教育局熟悉,所以要準備很多資料,證明學校事務都有在辦理,教師課程與教學都有落實,學校行政管理沒有怠惰,學生學習權益沒有被犧牲,彙整資料、整理上傳、回饋報告,花費許多額外心力;而學校業務本來的千頭萬緒,沒有一項能暫緩、沒有一件能不做,在該做的事都要如期完成之下,本就吃緊的行政人力更加的雪上加霜,加班趕工就在所難免。

再說,現在的校務評鑑理論上說的是「全校性評鑑」,但所有教育現場的工作者都知道,那還是行政為主的評鑑,教師參與及負責的部分與行政相比跟本不成比例,教師覺得事不關己很正常,行政需要教師提供資料都要謙卑的請求,再三的拜託。

所以,對學校校行政而言,能夠不必評鑑,當然最好不要評鑑。教師也如是想。

但如果以體檢學校的角度思維,校務評鑑還是有其價值性與必要性。以本校「班會」的實施為例,在提出辦理時,導師們面有難色,為什麼要開班會?多此一舉,有什麼意思!但透過「校務評鑑」外部專家的眼光,為什麼要開班會就清楚了。開班會雖然佔用老師的時間,不曾開過什麼是班會的孩子,要教如何當「主席」,如何做好「會議記錄」,司儀如何「掌控流程」,發言者如何「言之有物」、「說之有理」,個人如何為團體「做決定」,「表決」的意義,「議題」的價值如何思考,如何遵守「規定與秩序」,處處都是學問,尤其班會中學生多重角色的認知與練習,是很重要的民主素養過程,每一樣要教是很累人,但還是要教。

再如,教師的教學檔案與學生的學習檔案,是「知識管理」重要的實踐,平時就該累積,但如不是因為「校務評鑑」,很難要求。

更重要的是教育的目標與價值,為學生而出發的核心,是否偏離了,有時候身在其中的人反而看不出來,校務評鑑的外部專家可以提醒指正,提供重要看法,這也很重要。

面對評鑑的繁忙,誰都不愛,但如果心態「如常視之」,四年一次也不是真的那麼擾民。問題在新北市的「校務評鑑」不僅僅是一個平實的機構評鑑,還包裏了「卓越、榮譽」的評選。有了等第之分、優劣之別,很容易就失了為機構診斷的初心,鼓勵了「競爭」的文化,變成了「資料堆砌」與「包裝完美」的比賽。人比人氣死人就是這個道理。

綜合而言,我還是贊成辦理校務評鑑,只是期望單純以「引進外部專家觀點為學校作診斷」就好,不要總是想要「一魚兩吃」,甚至「一魚多吃」;要為學校診斷,又要利用評鑑同時辦理校際間的評比,把單純的事情複雜化,造成競爭,實在大可不必。


石門工作的幸福

颱風襲台的日子,全台也正準備著過中秋連假,因著這個期待,雖然已經連續上班第10天了,心情上還是覺得興奮與開心。

今天早上風雨時大時小,家長們送孩子上學很辛苦,有些孩子的鞋子整個濕了,有些孩子連衣服都濕了。我看到一位媽媽先送哥哥到校,又回家拿乾淨的鞋襪來給他換,20分鐘後又看見她牽著上中班的弟弟進校門,約莫半小時的時間內,這位媽媽已經在風雨中來回學校三次。
還有一位媽媽7:40牽著姐姐和弟弟進校門,手上拿著一件雨衣和一把雨傘,她先帶弟弟到幼兒園,再牽著姐姐的手傍惶著,一問才知道,姐姐的連身裙濕掉了一大截,鞋子也全濕,她正不知如何是好,而雨正大著。我讓她在餐廳稍等,請辦公室的同仁找乾淨的衣服給孩子換上,她自己向幼兒園借了弟弟的拖鞋給姐姐穿,解決了一早的荒亂。

接著我看見四位替代役弟兄在搬校史室的課桌椅,原來是英語老師要換掉英語教室內一體成形的塑鋼椅;不只是弟兄們搬,英語老師自己也下來一起搬。10點左右我到英語教室,看見換過課椅的英語教室,整齊乾淨、一整個就是非常有利於學生上課學習,心裡的安慰無言可喻。

工作生活在這裡,最大的安慰就在這些細節裡,這些不必人提醒,就看到夥伴們主動著手去做的這些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