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個人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思維下,個人的獨特性價值特別容易被彰顯,如果再加上具有「專業背景」的個人,那個人的地位就更顯得重要了。
但人是群居的動物,只要有人的地方,就有組織與團體,不管是公司行號、機構或機關,每個個人通常會隸屬於其中之一,或同屬於數個組織或團體;當然有些個人可能都不隸屬於任何組織或團體,只有他自己,例如現在有很多的個人工作室。但不管如何,個人都隸屬於社會或國家。
社會、組織與團體,都有使命與目標:比如可能是企業的優良產品與獲利;或是教會傳遞信仰的價值、助人向善;NGO組織的使命在促進人類福祉與進步;政府組織為國家擘畫發展、為民服務;學校在教育人成為全人,使其能自我實現並能為社會所用。
團隊組織的目標與組織中的成員必需目標相同,才能成功。如果目標不同,無法合作,溝通也無效,個人只有離去。
但我們都知道,達成目標的方法有很多,組織通常會透過很多方式訂定達成目標的策略與方法,也許是專家模式、共識模式、集權模式,各種方式找到達標的途徑,要求成員配合、一起工作、一起努力。組織也會允許個人用他自己的方式,只要不違整體目標,這通常是「創意」的來源。
事實往往不會這麼如意,個人如何貢獻所長,不使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相違,選擇合宜的策略方法,協助團隊組織成功,需要時時的自省。
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
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
除非他先道歉
這是個危險的命題,為什麼?
除非他先道歉,代表著雙方都有錯。
是人都會犯錯,有錯就改,該道歉就道歉,能彌補就要快彌補。但,加上「除非…」這個條件,就把勇於認錯的美好道德的選擇權,交到了對方手裡,如果對方都不先道歉,那我們所犯的過錯將無法補彌。
這是個危險的命題:把別人所犯的過,加諸於自己。展現美德的主動權與決定權,操之在我,別輕易把它交到不可期待或不可信任的人手上。對方不道歉,是對方的品格不好或教養修為不夠,但你因著一個品格不好的人,而讓自己也落入品格的瑕疵之中,真的很不明智。
這就好像我們經常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,不管怎麼樣「動手打人就是不對」,但打人的說:「是他先罵我的,他要先道歉!」即使情況真是如此,這麼說也只是表面聽起來有理而已,我們還是要教育孩子,不管別人知不知道錯誤,我們對自己的品格要求,還是要做到,不能因為別人不道歉,我們就不必道歉。
學生通常會在類似的事件上,落入「公平、不公平」的思維中,先道歉的人好像是示弱的一方,或是錯得較多的一方,擔心如果我先道歉,對方不道歉,就是吃虧,這不公平。但是,我們更需要教育的是,在品格的標準裡,一犯錯就承認,是不需要條件的,即使真的不公平,也是不懂得認錯或修正行為的那個人,而不是勇敢認錯的人,因為對方沒有學到經驗,無法從事件過程中成長,別人也會知道他的不可信任,降低對他的評價,損失得更多。
這中間,其實學生更需要學習的,還有「情緒控制」與「處理問題的能力」這兩件重要的事。因為別人先罵人就動手打人,傳達著學生情緒控制不佳的警訊,也代表學生不會用正確的方法處理糾紛,如果這個問題沒有教導清楚,長期不懂得如何做好「情緒控制」,無法選擇正確的途徑解決問題,未來可能的糾紛就會一直潛在,對學生的成長是負向的,教育也沒有成功。這很不容易,尤其是學生的品格養成尚未成熟的階段,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信服,他可能會覺得「偏心」,雖然會有「有理說不清」的時候,但教導者一定要非常清楚問題的根源,永不放棄。
社會上其實存在許多「情緒控制」與「處理問題的能力」不佳的成年人,暴力衝突常起因於細微的小事,最後總是兩敗俱傷。
道德的判斷力,就在於堅定的品格內化。就如葴言所言:「教養兒童,使他行當行之道,即使到老都不偏離」。
除非他先道歉,代表著雙方都有錯。
是人都會犯錯,有錯就改,該道歉就道歉,能彌補就要快彌補。但,加上「除非…」這個條件,就把勇於認錯的美好道德的選擇權,交到了對方手裡,如果對方都不先道歉,那我們所犯的過錯將無法補彌。
這是個危險的命題:把別人所犯的過,加諸於自己。展現美德的主動權與決定權,操之在我,別輕易把它交到不可期待或不可信任的人手上。對方不道歉,是對方的品格不好或教養修為不夠,但你因著一個品格不好的人,而讓自己也落入品格的瑕疵之中,真的很不明智。
這就好像我們經常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,不管怎麼樣「動手打人就是不對」,但打人的說:「是他先罵我的,他要先道歉!」即使情況真是如此,這麼說也只是表面聽起來有理而已,我們還是要教育孩子,不管別人知不知道錯誤,我們對自己的品格要求,還是要做到,不能因為別人不道歉,我們就不必道歉。
學生通常會在類似的事件上,落入「公平、不公平」的思維中,先道歉的人好像是示弱的一方,或是錯得較多的一方,擔心如果我先道歉,對方不道歉,就是吃虧,這不公平。但是,我們更需要教育的是,在品格的標準裡,一犯錯就承認,是不需要條件的,即使真的不公平,也是不懂得認錯或修正行為的那個人,而不是勇敢認錯的人,因為對方沒有學到經驗,無法從事件過程中成長,別人也會知道他的不可信任,降低對他的評價,損失得更多。
這中間,其實學生更需要學習的,還有「情緒控制」與「處理問題的能力」這兩件重要的事。因為別人先罵人就動手打人,傳達著學生情緒控制不佳的警訊,也代表學生不會用正確的方法處理糾紛,如果這個問題沒有教導清楚,長期不懂得如何做好「情緒控制」,無法選擇正確的途徑解決問題,未來可能的糾紛就會一直潛在,對學生的成長是負向的,教育也沒有成功。這很不容易,尤其是學生的品格養成尚未成熟的階段,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信服,他可能會覺得「偏心」,雖然會有「有理說不清」的時候,但教導者一定要非常清楚問題的根源,永不放棄。
社會上其實存在許多「情緒控制」與「處理問題的能力」不佳的成年人,暴力衝突常起因於細微的小事,最後總是兩敗俱傷。
道德的判斷力,就在於堅定的品格內化。就如葴言所言:「教養兒童,使他行當行之道,即使到老都不偏離」。
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
石門國小樂樂棒球隊全國決賽之賽後感想
石門的孩子愛運動!
這場比賽完全在意料之外。在瓊林棒球場的最後一場五年級組冠軍賽,依照賽程排定在下午2:00,當我扛了三箱麥當勞漢堡可樂在1:45到達現場時,決賽已經到了最後一局後攻了。就在我還搞不清狀況之下,學生揚起一陣歡呼,石門國小贏了。原來裁判徵詢兩隊教練,提前了比賽時間。
這場比賽完全在意料之外。在瓊林棒球場的最後一場五年級組冠軍賽,依照賽程排定在下午2:00,當我扛了三箱麥當勞漢堡可樂在1:45到達現場時,決賽已經到了最後一局後攻了。就在我還搞不清狀況之下,學生揚起一陣歡呼,石門國小贏了。原來裁判徵詢兩隊教練,提前了比賽時間。
接著教練把學生帶到裁判團休息區,主辦單位馬上頒獎,並恭喜石門國小即將代表新北市到屏東參加全國賽。當下,除了欣喜高興之外,長期教育行政歷練的腦中浮現的念頭是,要趕快來找經費了。
感謝石門區公所,在第一時間補助球隊隊服;台電核一廠,最後同意長期認養本校的樂樂棒球隊,解決了經費的困窘。三天的旅程,讓孩子們與教練可以在無後顧之憂下,全力拼戰,雖然成績不如預期,但美好的回憶卻是甜美而值得回味。
比賽結束,並不是真的結束,石門國小樂樂棒球隊因為學生投入的熱情,因為教練的用心成就,而對未來有了更大的期待,期待之中更有我們還要更加努力的地方。
這次的經驗,校長有些感想與省思!
首先,樂樂棒球不同於傳統棒壘球,球棒、球與球具需要投入大量的預算,場地更要有專屬的空間,安全防護與運動傷害都需要嚴謹的規範與預防,最好由專任的棒球教練教學與訓練。而樂樂棒球的球棒與球都是軟的,有泡棉防護,徒手就可以接傳;只要有一塊平坦的場地,不管是紅土、草地或壓克力球場,都可玩;任何有興趣的老師稍微研究一下規則,懂一點棒球運動,就可以教學指導,球具預算低廉,每個學校都玩得起,而參與的學生人數可多可少,沒有運動細胞一樣可以上場。所以,樂樂棒球運動成為教育部推廣運動的重點項目,連續幾年舉辦縣市比賽與全國賽事,鼓勵學校推廣。
石門國小沒有專任的體育專長教師,但是有兩位對體育教學有熱誠的老師,看到石門孩子愛運動,漸進式的帶著孩子練習,在沒有預設的情況下,獲得了新北市參加全國賽的代表權。對石門國小的孩子們來說,這是很大的鼓舞,對學校而言,推廣孩子們喜愛的運動,發展他們的潛能,從而建立自信成為了我們的使命。
再者,帶著孩子們遠付屏東,才發現各縣市代表隊幾乎都是精銳盡出,而許多小型學校在比賽中表現亮眼,才知道人中有人、天外有天;石門的孩子們算是開了眼界。
比賽中,我們遭遇台北市的代表隊,整齊美觀的球服、壯觀的加油團,特別是每個學生都戴著運動專用墨鏡,而教練拿著大聲公、場邊聲嘶力竭的加油、下指導語,展現旺盛的企圖心。一旁學校的主任表示,教練的壓力很大,可以想見!
最後,一場全國賽事,考驗著學校行政行程安排能力,晉級不晉級都要備案,舉凡吃住穿用,均必須事先推演,過程許多人協助與幫忙,每一個環節中的工作者,都是成就這場美事的重要人物。
希望石門國小樂樂棒球隊的孩子們,能在這場賽事中,學會感恩與思考,凡事盡心,順勢而為,再創佳績
感謝石門區公所,在第一時間補助球隊隊服;台電核一廠,最後同意長期認養本校的樂樂棒球隊,解決了經費的困窘。三天的旅程,讓孩子們與教練可以在無後顧之憂下,全力拼戰,雖然成績不如預期,但美好的回憶卻是甜美而值得回味。
比賽結束,並不是真的結束,石門國小樂樂棒球隊因為學生投入的熱情,因為教練的用心成就,而對未來有了更大的期待,期待之中更有我們還要更加努力的地方。
這次的經驗,校長有些感想與省思!
首先,樂樂棒球不同於傳統棒壘球,球棒、球與球具需要投入大量的預算,場地更要有專屬的空間,安全防護與運動傷害都需要嚴謹的規範與預防,最好由專任的棒球教練教學與訓練。而樂樂棒球的球棒與球都是軟的,有泡棉防護,徒手就可以接傳;只要有一塊平坦的場地,不管是紅土、草地或壓克力球場,都可玩;任何有興趣的老師稍微研究一下規則,懂一點棒球運動,就可以教學指導,球具預算低廉,每個學校都玩得起,而參與的學生人數可多可少,沒有運動細胞一樣可以上場。所以,樂樂棒球運動成為教育部推廣運動的重點項目,連續幾年舉辦縣市比賽與全國賽事,鼓勵學校推廣。
石門國小沒有專任的體育專長教師,但是有兩位對體育教學有熱誠的老師,看到石門孩子愛運動,漸進式的帶著孩子練習,在沒有預設的情況下,獲得了新北市參加全國賽的代表權。對石門國小的孩子們來說,這是很大的鼓舞,對學校而言,推廣孩子們喜愛的運動,發展他們的潛能,從而建立自信成為了我們的使命。
再者,帶著孩子們遠付屏東,才發現各縣市代表隊幾乎都是精銳盡出,而許多小型學校在比賽中表現亮眼,才知道人中有人、天外有天;石門的孩子們算是開了眼界。
比賽中,我們遭遇台北市的代表隊,整齊美觀的球服、壯觀的加油團,特別是每個學生都戴著運動專用墨鏡,而教練拿著大聲公、場邊聲嘶力竭的加油、下指導語,展現旺盛的企圖心。一旁學校的主任表示,教練的壓力很大,可以想見!
最後,一場全國賽事,考驗著學校行政行程安排能力,晉級不晉級都要備案,舉凡吃住穿用,均必須事先推演,過程許多人協助與幫忙,每一個環節中的工作者,都是成就這場美事的重要人物。
希望石門國小樂樂棒球隊的孩子們,能在這場賽事中,學會感恩與思考,凡事盡心,順勢而為,再創佳績
訂閱:
文章 (Atom)